0477-8287041
手機:15949491075
傳真:0477-8287041
郵箱:2231380074@qq.com
0477-8287041
手機:15949491075
傳真:0477-8287041
郵箱:2231380074@qq.com
發布日期:2019-05-08 | 瀏覽次數:4944
氮氣在大氣中含量雖多于氧氣,但是由于它的性質不活潑,所以人們是在認識氧氣之后才認識氮氣的。不過它的發現卻早于氧氣。1755年英國化學家布拉克(Black,J.1728-1799)發現碳酸氣之后不久,發現木炭在玻璃罩內燃燒后所生成的碳酸氣,即使用苛性鉀溶液吸收后仍然有較大量的空氣剩下來。后來他的學生D·盧瑟福繼續用動物做實驗,把老鼠放進封閉的玻璃罩里直至其死后,發現玻璃罩中空氣體積減少1/10;若將剩余的氣體再用苛性鉀溶液吸收,則會繼續減少1/11的體積。D·盧瑟福發現老鼠不能生存的空氣里燃燒蠟燭,仍然可以見到微弱的燭光;待蠟燭熄滅后,往其中放入少量的磷,磷仍能燃燒一會,對除掉空氣中的助燃氣來說,效果是好的。把磷燃燒后剩余的氣體進行研究,D·盧瑟福發現這氣體不能維持生命,具有滅火性質,也不溶于苛性鉀溶液,因此命名為“濁氣”或“毒氣”。
在同一年,普利斯特里作類似的燃燒實驗,發現使1/5的空氣變為碳酸氣,用石灰水吸收后的氣體不助燃也不助呼吸。由于他同D·盧瑟福都是深信燃素學說的,因此他們把剩下來的氣體叫做“被燃素飽和了的空氣”。
轉載聲明:
該文章轉載于網絡,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如轉載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權,或有其他諸如版權、肖像權、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傷害,并非本網故意為之,在接到相關權利人通知后將立即加以更正。